|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这句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五章。那么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”是什么意思呢? 历史上有好多解释版本。历史上最多的一个版本是:“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,它没有仁爱,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,任凭万物自生自灭。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,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,任凭人们自作自息。” 现代又有一个解释版本:“天地不情感用事,对万物一视同仁;圣人不情感用事,对百姓一视同仁。” 迪超知识网小编并不赞成上面的两个版本的解释。 刍狗:草扎的狗,代替(真)狗(肉)用来祭祀*1。用刍狗不用真狗是因为给刍狗装扮盛装、戴上头冠用来祭祀也可以表达对先人的崇敬,祭祀后还可以直接扔掉,如果用真狗祭祀的话会造成一定的浪费。 文中所说“天地不仁、圣人不仁”,意思应该是:“天地不(说)仁、圣人不(说)仁”,天地、圣人不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经常说,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做仁义道德。 天地、圣人为什么以万物、百姓为“刍”狗,而不是真的狗(肉)呢?意思是:天地为世间万物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要万物回报他,刍狗只是对他的崇敬之心,并不能像真的狗肉一样享用;同理圣人为百姓做事也不是需要百姓真的要用实物回报他们。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就明白了:我(天地)是道,但是我不在意你们的尊重,你不用真的给我什么回报,我不需要那真正的回报,你只是拿一个草的狗放那儿做做样子就好了。 那么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的意思就是:天地不把仁义放到嘴边儿,不标榜自己多么仁义。他对万物不索取回报。虽然我(天地)是万物的主宰,但是我不索取回报,大家尊敬我,有一点点儿的尊敬就可以了。 同理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的意思就是:圣人不标榜自己多么的仁义,他不把这个放到嘴边儿,不抬高自己位置。他们对老百姓不索取回报。我(圣人)为大家奉献,大家尊我为圣人,尊我为领导(管理者),大家虽然对我有几分尊敬,但是我不要大家的回报。 *1、在古代狗肉是上等的好肉,有钱人家会用狗肉来祭祀。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您去想自己的生活,您会获得好多智慧的。比如说:我们平时为大家做事,用不用标榜自己“我很仁义”?你说我多么的高明,但凡这么标榜的人,大家都要画个问号:这人很可能就有问题。 老子讲的真正符合“道”的原则的人,人家为大家做事,是不标榜自己多么仁义、仁慈的,那么我们为大家做事儿,要不要回报?不用的,对吧?大家一定会尊重你,但是你不需要大家真正的回报,因为您所负责的就是您自己的内心。我认为这事儿值,我就做了,不需要大家的回报。实际上你越这么做,大家越来成就你。但是把它看虚一点儿,就看成像草扎的那个狗一样。像草扎的东西一样虚幻,不要在意它。我们就为内心负责去做事、做善事,帮大家就好了,把任何回报都看作像草一样,不太在意它。那么这样的人才是真人,才是真正通达世界道理之人。 |